|
普通话等级测试知识普及
Q1:为什么需要设立普通话测试?
A1: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检测应试人掌握普通话的规范程度和运用普通话的实际水平的口语考试。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促进普通话普及和提高的基本措施之一,也是使推普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人们常常说,某人的普通话说得真好,某人的普通话说得可不咋的。然而判断一个人的普通话说得好还是不好,标准是什么呢?在推广普通话处于“大力提倡”的阶段,这倒也无所谓,但是到了普通话必须达到什么什么水平才能从事某种职业的今天,就不能没有一个量化的测试标准,否则就谈不上推广普通话要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也无法落实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的要求。 汉语方言实在是复杂,各地方言差异之大世界罕见。有的很接近普通话,例如北京话、承德话、唐山话、天津话、东北话,有的比较接近普通话,如河南话、济南话、胶东话、皖北话,有的与普通话的差距就很明显了,如陕西话、山西话、四川话、贵州话、云南话、湖北话。至于南方方言,像上海话、宁波话、温州话、长沙话、南昌话、梅州话、莆仙话、厦门话、广州话,与普通话的距离真的像这些地方与北京的距离那样远了,对北方人来说简直是跟听外国话一样。南方人学普通话固然费劲,说出来的普通话往往是“摘花、栽花”都一样,“民心、明星”辨不明,“河南、荷兰”混着说,“天坛、天堂”分不清,“大鱼”就是“大姨”,而北方人学的普通话也常常带着浓郁的地方风味儿,于是就有了“椒盐普通话”、“高粱米普通话”、“海蛎子普通话”等等称呼。用点儿术语说,南方人说的普通话,四声调值一般问题不大,就是声母、韵母不准确,而北方人说的普通话,声母韵母大多不差,倒是四声调值往往泄露了原籍。但这些都是描述而不是测量。说某个人的普通话水平如何,必须有个量化的测量标准,才能准确地判断,这才算是科学化。 普及与提高是相辅相成的。不管提高的普及是无法巩固的,而提高也必须在普及的基础上才能普遍地实现。要想使普通话真正成为全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听懂会说的语言,必须有一批会说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并且能带动和指导群众学习普通话的语言骨干,数以万计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数以千万计的教师就是当然的推广普通话的骨干力量。对他们,就应当有个要求和衡量的普通等级标准。 Q2:普通话考试的等级有哪几等?
一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测试总失分率在3%以内。 一级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偶然有字音、字调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8%以内。 二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等)有时出现失误。词语、语法极少有误。测试总失分率在13%以内。 二级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fu-hu、z-zh-j、送气不送气、i-ü不分、保留浊塞音和浊塞擦音、丢介音、复韵母单音化等)失误较多。方言语调不明显。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20%以内。 三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词语、语法有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30%以内。 三级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多,方音特征突出。方言语调明显。词语、语法失误较多。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40%以内。 现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规定测试的满分为100分。测试得分相应的等级为: 100分≥一级甲等≥97分; 97分>一级乙等≥92分; 92分>二级甲等≥87分; 87分>二级乙等≥80分; 80分>三级甲等≥70分; 70分>三级乙等≥60分; Q3:哪些职业需要普通话证书? A3:2001年1月1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以来,普通话水平测试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按照要求,普通话水平测试对象主要是师范类专业学生、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广电系统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其他应该接受测试的人员。 其中师范类专业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普通话水平要求二级以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要求三级甲等以上,部分地区公务员普通话需达到二级乙等水平。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要求一级乙等以上,省级以上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须达到一级甲等。
|
|